TVBS攜東海舉辦「永續報導研習營」 淨零碳排挑戰大 喜見碳中和經濟實驗在校園
2023-05-02
隨著永續發展的議題發燒,4月29日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與《東海大學》聯合舉辦的「永續報導研習營」,吸引上百位來自北中南的大學、高中教師、學生與社會人士參加,學員中不乏過去曾在「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已經獲獎學生,犧牲連續假期的休閒時間,趕赴臺中參加進修,足見「永續報導研習營」才舉辦第二届,就已經建立好口碑,佳評如潮。「永續報導研習營」邀請的講師包括東海大學副校長張嘉修演講台灣淨零轉型之策略及挑戰、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演講建設性新聞遇上生態文明,以及四位產學界的專家,也曾擔任過「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的資深評審,傳授如何以影音、文字、聲音及融媒體創作優良作品。

新聞信賴度下滑 「建設性新聞」漸成大浪潮
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表示,面對全球民衆對新聞信賴度的持續下滑現象,台灣更是倒數第三名,「建設性新聞」逐漸成爲新聞發展的未來大浪潮,也是新聞業能永續發展的解方之一。她説明建設新聞的三個重要精神,首先是聚焦「解決方案」爲核心的故事,探索可驗證有效、可移植的解決方案;其次是「多元視角」,呈現多樣的聲音,且不過度簡化為兩極非黑即白的激化觀點。第三是「建設性的對話」,著眼與共同點、未來性、同理的傾聽,才能打開新視角探索的共同解決路徑。

淨零碳排的路徑挑戰大 學員親見碳中和經濟落實樣貌
東海大學副校長張嘉修表示,隨著歐美兩大先進市場加速推動碳關稅制度,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企業來說,未來恐將正式進入「碳焦慮」時代,課徵碳稅一定會把碳排成本內部化,也就是「得碳者得天下」,具有低碳足跡的產品,才有國際競爭力。他介紹各種除碳與負碳技術,將是達到净零碳排的最後一哩路。此外,還特別安排實地參觀東海大學,如何在「碳中和智慧園區」,發展綠藻固碳、微藻液肥、垂直水耕農場的循環經濟。現場參觀的師生們無不對此印象深刻,驚嘆連連!驚呼這正是面對淨零碳排的艱巨挑戰中,不失爲一個解決方案的曙光!

影音新聞製作 現場音是觀眾感受的重要媒介
公共電視新聞部經理蕭丁毓則從影音新聞製作的角度,分析「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作品得獎原因,建議學員保持對日常生活的關注,利用人、話、場景元素安排,擴大故事的可看性,並善用鏡頭的構圖、新聞敘事脈絡安排,聲音的運用搭配,創造作品的獨特以及跟主題的契合性。他更強調:「好看很必要,好聽能加分!」現場音絕對是必要的,是能將觀眾帶到場景中感受的重要媒介。

融媒體報導成趨勢 讀/聽者耐性有限 善用媒材及文字表達
閱聽人媒體使用習慣改變,融媒體製作新聞報導也成趨勢,鏡傳媒技術長簡信昌分享,雖然融媒體的篇幅是無限制的,但讀者的耐性有限,加上數位敘事突破傳統敘事形式的主從關係,面臨樣態、讀者、技術、媒材隨時改變的挑戰,學員還須依據媒介形式,巧妙運用最適宜的媒材來表現。他也提醒學員設計時要尊重使用者的習慣,減少複雜互動等技巧,才能做出讓讀者有感的互動專題方式。

「耳朵經濟」近年來也成兵家必爭之地,海洋大學助理教授許文宜,也分享音頻報導投稿形式已相當多元,包含深度報導、談話性節目以及Podcast等。由於音頻媒體缺少畫面的特性,勢必需要比其他媒體更提綱挈領,才能立即吸引人。許文宜透過一分鐘互動設計,教導學員在沒有畫面的情況下,如何用洗鍊且白話的文字傳達,透過聲音讓聽眾在一分鐘內理解文章,記住文章重點,也讓學員受益良多。

「數位+永續」雙軸轉型進行中 關注永續為自救盡力
研習營的最後,由願景工程基金會執行長羅國俊,以在媒體累積40年的從業經驗,從平面新聞製作面向,分享好報導的四要素:作讀者的嚮導、在專家跟讀者間的擺渡、試著提供解方、文學上的美感,探究公共議題,也建議先做研究,再以理性與感性事實與美感的方式呈現。他也表示,未來所有行業都必經「數位轉型+永續轉型」雙軸轉型的過程,關注永續議題,不但是為未來生涯做準備,對於處在其中的我們,也是一項「大自救」,希望學員能從今天的課程中得到啟發,為永續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