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52組優秀作品出列 海內外47家華文媒體同台角逐
2021-10-15
一年一度《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今(3日)公布得獎名單,共頒出189萬元獎金。因應全球媒體環境變化,今年特別新增《音頻類獎》及《社會價值獎》兩個獎項,參與者更加踴躍,共收到790件參賽作品,得獎率5.3%。評審團表示,今年報導主題相當多元,使評審間有相當多層面討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增的《社會價值獎》為鼓勵媒體不只重視環境永續、也要將眼光放在社會永續面向而設。其中非主流的分眾媒體,像是「網路溫度計」首度投稿,就以豐富的動態圖文深入探討網路社群兩面刃的複雜情況,喚起大眾對社群力量的重視,獲頒專業組融媒體類「社會價值獎」。此外,今年有多位得獎者”跨組”獲獎:政治大學阮珮慈同時獲得學生組平面類優等及學生組音頻類優等;台灣大學房荷庭及黃立安,拿下學生組平面類首獎及學生組音頻類優等;中華電視公司的李宜庭及羅哲超,一舉拿下專業組影片(短)及影片(長)的優等。

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主辦、世新大學及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協辦的《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邁入第五年,共分為專業組、學生組兩個類組別,每組都包含了平面、影片(長)、影片(短)、融媒體類及音頻類,共10個獎項。今年新設的「音頻類」獎項,共收到120件作品,不難感受到聲音媒體成為新媒體的新興亮點。此外,各類別中如有具有社會價值意義的作品,則另外頒發《社會價值獎》。儘管今年在隔離、限居、限聚等防疫措施升級、採訪困難的情況下,參賽作品總數仍較上屆成長57%,創下新高紀錄。包括台灣、馬來西亞、香港等47家海內外新聞媒體、31所大專院校及10所高中投稿,其中專業組472件,較上屆大幅成長117%。 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執行長阮淑祥表示:「令人鼓舞的現象是,中學生的投稿增加很多,今年收到15件,也首次有國中生投稿,年輕學生作品也許不易與大專、研究所同學一較長短,但這種『初生之犢不畏虎』,對於關鍵永續議題,勇敢發聲的精神,令我們刮目相看,也充滿期盼。」

學生組各類別首獎得獎作品及原因如下: 學生組平面類由台灣大學的《遁地「忍者龜」的幽暗危機:下水道工安事故增多,誰來重視?》獲得首獎,以長期工作於地下水道中勞動者其工安環境及勞動條件為重點,從產官學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學生組(短)影片類當中,世新大學堪稱大贏家!包辦首獎、優等獎及人氣獎,其中《農廢再利用 「菱殼」變烏金》報導,用鏡頭帶領觀眾來到台南官田,以當地盛產菱角所產生的廢棄物菱角殼,如何變身成為多功能的菱殼炭的永續生態故事獲得首獎。 臺灣藝術大學以《蟲返山林》拿下學生組(長)影片類首獎,影片中跟著三位昆蟲採集人,一再走訪山林溪流之間,除了感受採集者的熱情外,也更加認識環境毫無保留的給了我們源源不絕的資源,片中紀錄多處臺灣美景,建構出一個詩意的尋蟲之旅。 融媒體類首獎由中正大學《明天就離家出走—與都市原住民對話展》拿下,以「回家這件事對於很多都市原住民青年來說壓力不小」為主軸,獲獎作品的網頁動線、美術設計等,皆有非常出色的表現,獲得評審讚賞,並稱之為有時代意義性的作品。 新增的學生組音頻類首獎由臺灣藝術大學《記憶咖啡館》獲得,藉著失智長輩、家屬、與照護者的對話中,擴大對失智症的認知,給長輩一個舞台表達愛、說出心裡話,並紀錄下珍貴的生命故事,溫暖且著實觸動人心。

專業組的部分,今年聯合報表現一如往常強勢,《萊豬叩關調查報導》在平面類奪得首獎,評審認為作品面向完整兼具廣度與深度,對於政府施政管理提供了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108課綱追蹤報導》則是拿下平面類首次增加的社會價值獎;融媒體類則分別以《六都新印象》、《無助的沉默》拿下首獎和人氣獎,總計跨類組摘下二首獎一社會價值獎及一人氣獎。 專業組(短)影片類首奬為壹電視的《新聞深呼吸 - 當家園變成國家公園》,獲獎團隊前往台灣第二座海洋型國家公園-澎湖「南方四島」進行採訪,點出在地漁民面對補魚區變禁魚區的無奈,在海洋永續與漁民生計間如何取得平衡,伴著美麗的海洋世界,點出這困難的課題。專業組(長)影片類首奬則由東森新聞《福爾摩沙守護者-海洋篇》拿下,以海、陸、空立體視角呈現台灣自然環境的磅礴,採訪團隊更是實際參與海洋科研計畫,並且跟著科學家繞行台灣海域,實際下海,畫面跟內容都非常吸引人! 今年人氣投票活動同樣競爭激烈,除了作品數量增加之外,還有新北市文化基金會贊助20萬元、hTC贊助15支5G手機,讓總投票數衝破40萬創下五年以來新高,網友們的熱情和踴躍程度,也突顯生態文明、永續發展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